热门文言文 文字解析
沉淀在中国文化史册的莹亮璧玉中,荀子的《劝学》无疑是一颗闪耀的明珠。它以犀利的辞藻,深沉的思辨,展示了对学习、知识与智慧的高度追求,对是非成败的客观评判,正是这种无懈的关注和尊重将其推向经典的高位。无论时光如何推移,荀子的《劝学》总是洞察人心,启迪智慧的明灯。
劝学原文
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
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绳,蹂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蹂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歧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劝学翻译
君子说:学习是不能停止的。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,颜色却比蓝草更深;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,却比水更凉。(一块)木料直得合乎(木匠拉直的)墨线,(假如)用火烤使它弯曲用来做车轮,它的弧度可以合乎圆规(的要求)。即使又晒干了,也不会再伸直,(这是由于)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。所以木料被弹上墨线(加工)就直了,刀剑被磨刀石磨过就锋利了,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,就能智慧明达,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。
我曾经终日冥思苦想过,(结果)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益大;我曾经踮起脚来眺望过,(结果)不如登上高处的视野广阔。登上高处招手,手臂并没有变长,可是见到的人很远就能看到;顺着风呼喊,声音并没有加大,可是听者却听得(特别)清楚。借助车马的人,并不是善于走路,却能到达千里之外;借助船只的,并不是善于游泳,却能横渡长江大河。君子的天赋(和一般人)并没有(什么)不同,(只是)善于借助各种外界条件(利用前人的成果)罢了。
堆积起泥土成为高山,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;汇积起水流成为深潭,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;积累善行养成美德,就能自通于造化,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。所以不积累小步,(就)不能走到千里之外;不汇积小溪流,(就)不能形成江海。好马跳一次,不能(有)十步(远);劣马拉车连走十天(却能走很远的路程),(它的)成功(就)在于走个不停。(正像雕刻东西),刻一下就放下,连朽木头刻不断;(如果)刻个不停,(连)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(工艺品)。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,强壮的筋骨,(却能)向上吃到地面的泥土,向下饮到地下的泉水,(这是)因为(它)专心致志呀;螃蟹有六条腿又有两个大钳子,除非(占用)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存身,(是)因为(它)心浮气躁呀。
赏析
《劝学》在语言句式方面,句式整齐,长短句并用,对偶排比句间行,读起来朗朗上口。告诫人们学习的必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一致、锲而不舍,阐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,提出了劝学的最高要求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。整篇文章条理清晰,论证清楚。
注释
1.君子: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。
2.学不可以已:学习不能停止。
3.青取之于蓝:靛青,从蓝草中取得。青,靛青,一种染料。蓝,蓼蓝。蓼(liǎo)蓝: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红紫色,叶子长椭圆形,干时暗蓝色。花淡红色,穗状花序,结瘦果,黑褐色。叶子含蓝汁,可以做蓝色染料。于:从
4.青于蓝:比蓼蓝(更)深。于:比。
5、中绳:(木材)合乎拉直的墨线。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。
6.輮以为轮:輮:通“煣”,用火烤使木条弯曲(一种手工艺)。以:把。为:当作。
7.规:圆规,测圆的工具。
8.虽有槁暴: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。有,通“又”。槁,枯。暴,同“曝”,晒干。槁暴,枯干。
9.挺:直。
10.受绳:用墨线量过。
11.金:指金属制的刀剑等。
12.就砺:拿到磨刀石上去磨。砺,磨刀石。就,动词,接近,靠近。
13.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:参省乎己:对自己检查、省察。参,一译检验,检查;二译同“叁”,多次。省,省察。乎,介词,于。博学:广泛地学习。日:每天。知:通“智”,智慧。明:明达。行无过:行动没有过错。
14.吾尝终日而思矣:而,表修饰。
15.须臾:片刻,一会儿。
16.跂:提起脚后跟。
17.博见:看见的范围广,见得广。
18.而见者远: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。而,表转折。
19.疾:快,速,这里引申为“洪亮”,指声音宏大。
20.彰:清楚。
21.假:借助,利用。舆:车。
22.利足:脚走得快。致:达到。
23.水:指游泳。名词,用作动词。
24.绝:横渡。
25.生非异:本性(同一般人)没有差别。生,通“性”,资质,禀赋。
26.善假于物也:于:向。物:外物,指各种客观条件。
27.兴:起,兴盛。
28.焉:于之,在那里。
29.渊:深水。
30.蛟:一种似龙的生物。
31.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: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,达到很高的境界,通明的思想(也就)具备了。得,获得。而,表因果关系。
32.跬:古代的半步。古代称跨出一脚为“跬”,跨两脚为“步”。
33.无以:没有用来……的(办法)
34.骐骥:骏马,千里马。
35.驽马十驾:劣马拉车连走十天,(也能走得很远。)驽马,劣马。驾,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“一驾”。
36.功在不舍:(它的)成功在于不停止。舍,停。
37.锲:用刀雕刻。
38.金石可镂:金:金属。石:石头。镂:原指在金属上雕刻,泛指雕刻。
39.用心一也:(这是)因为用心专一(的缘故)。用,以,因为。
40.六跪:六条腿,蟹实际上是八条腿。跪,蟹脚。(一说,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,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,所以不能算在“跪”里。另一说,“六”虚指。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)
41.螯:螃蟹的大钳子。
42.躁:浮躁,不专心。
43.神明:精神智慧。
44.跪:脚,蟹腿。
作者简介
荀子(约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况,字卿,华夏族(汉族),战国末期赵国人。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,时人尊称"荀卿"。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,因"荀"与"孙"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称孙卿。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,后为楚兰陵(位于今山东兰陵县)令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