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文言文 文字解析

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及原文

虽然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,阅读理解鲜有高难度的课外文言文,但是文言文却是中学生的一大难题,想要拥有好的语感应该从小开始培养。今天,好工具小编就通过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,来帮助大家积累语法知识,快乐学习,学得快乐。

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

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,得到了一只狐狸,狐狸对老虎说:“您不敢吃我,上天派我来做群兽的领袖,如果您现在吃掉我,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。您如果认为我的话是不可靠的,我在前面走,您跟在我的后面,看看群兽见了我,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?”老虎以为是真的,就和狐狸同行,群兽见了它们,都纷纷逃奔。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,以为是害怕狐狸。

原文

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“子无敢食我也。天帝使我长百兽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。子以我为不信,吾为子先行,子随我后,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?”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,皆走。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
注释

1.食:吃。

2.子:你。

3.无敢:不敢。

4.使:派遣、命令。

5.长:长官,首领。这里名词作动词,意为“做……首领”,掌管。

6.逆:违抗。

7.以......为......:认为......是......。

8.不信:不真实,不可靠。

9.遂:于是,就。

10.走:逃跑。

11.以为:认为。

赏析

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,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。后来都用“狐假虎威”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,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,招摇撞骗的人,也嘲讽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。

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,在森林中吓唬别人。但是,狡诈的手法绝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。把戏一旦被戳穿,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,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。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,虽然能够嚣张一时,但最终绝不会有好的下场。

名著拓展

《战国策》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,又称《国策》。

记载了西周、东周及秦、齐、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、宋、卫、中山各国之事,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,止于秦灭六国,约有240年的历史。分为12策,33卷,共497篇,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,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。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,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。

《战国策》一书的思想倾向,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,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。 《国策》曾被斥之为“邪说”、“畔经离道之书”。作者并非一人,成书并非一时,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。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,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。宋时已有缺失,由曾巩作了订补。有东汉高诱注,今残缺。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,作新注。吴师道作《战国策校注》,近代人金正炜有《战国策补释》,今人缪文远有《战国策新校注》。